一、极寒安装
50 台设备落地,是服务的起点
在海拔 2000 多米高原的高铁隧道建设项目上,工程正在艰难推进。这里海拔高,昼夜温差悬殊,施工环境的恶劣程度远超想象。机械指挥官客户成功团队工程师赵林、刘滔在-20℃的项目现场一边吸氧,一边艰难地安装着 50 台终端。当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后,清点氧气罐,竟用了整整 60 瓶。

二、酷暑排障
数据中断背后,服务重塑信任
然而,从安装完成到现在的 4 个多月里,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:前2个月,工时、燃油数据都在不间断地持续上传,设备正常运行。可从第三个月开始,监测数据突然中断了。没有数据,现场管理就如同失去了眼睛和耳朵,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,这让所有人都心急如焚。机械指挥官客户成功团队关注到这一系列反常情况,于是派出赵林、刘滔两位工程师奔赴现场,帮客户把难题啃下来 。
七月的高原,阳光如烈火般炙烤着大地,此时的地表温度已飙升至 50℃。赵林和刘滔在现场依次巡检完各设备上的终端后,也解开了谜团:混凝土搅拌车和湿喷台车在作业时,水泥泥浆将车顶的机械指挥官智能终端糊得严严实实。经过时间的沉淀,这些水泥浆已经硬如砖头,影响了终端的正常工作。看到这些情况,赵林和刘滔当即清理了所有被水泥糊上的终端设备,并即刻恢复了正常使用。
当赵林问项目部:“这种情况持续快两个月了,怎么一直没联系我们?”项目部负责人李工说道:“这类情况我们遇到的不少,出了问题找不着人,早就没信心了。现在的服务商普遍缺少兜底的服务,装完就没人管了,坏了只能自认倒霉。没想到你们机械指挥官团队主动发现了问题,还带着解决方案过来,这种服务态度,令我们很感动。” 张工感慨道。
三、制度赋能
从 “被动救火” 到 “主动预防”
在现场排查问题时,客户成功团队还发现现场多台设备由于缺乏定期保养和日常点检,产生了不必要的损失:有的挖掘机的液压系统因为长期缺乏保养,出现了漏油现象,维修都得花上千元的零件费,还得安排 2 名维修工人忙活大半天;有的装载机连续启动多次才勉强运转,排气管突突冒着黑烟,经了解才知道,这几天发动机都启动困难,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启动。原来,现场设备来源复杂,管理难度高,让点检工作成了 “看心情” 的事:新设备觉得 “抗造” 不用查,旧设备嫌 “麻烦” 懒得查,久而久之,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。
客户成功团队基于机械指挥官标准化的设备保养管理流程,结合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,梳理了一份适用于现场的设备维保管理方案,并向项目部负责人专题汇报:通过建议项目建立专人专管制度,并借助机械指挥官维保功能,把所有设备保养时间、保养部位等信息录入系统,让设备管理有章可循。自启用该功能,因故障耽误的施工时间锐减 80%,为设备长效管理筑牢保障 。
四、长效管理
“维保提醒 + 日常点检” 双向破局
在听完客户成功团队的汇报后,项目部负责人高度重视,当即协同客成团队推进整改:以机械指挥官维保功能和点检功能为抓手,让物资设备部张工专门负责机械设备的长期保养和日常点检工作,每台设备的保养周期、关键部位、标准流程录入系统,借助自动提醒功能,让 “按期保养” 从 “靠人盯” 变为 “系统推” ;同时细化日常点检条目,司机通过小程序逐项打卡,把松散管理,拉回标准化轨道。
现在,专管人员张工每天早上都会打开机械指挥官小程序,在后台仔细检查:湿喷台车防护罩是否完好、挖掘机挖斗的黄油是否充足、洒水车的转向助力系统是否正常,为设备为设备的稳定运行筑牢日常防线 。

在客户成功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和项目部的大力配合下,现场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。机械指挥官以技术赋能管理,用服务化解难题,让每一台设备都能在严苛环境中保持最佳状态,让每一份投入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施工进度与效益 —— 这,正是客户成功团队跨越山海、扎根一线的意义所在。
- 更新时间:2025/07/11
- 更新时间:2025/07/10
- 更新时间:2025/07/09
完善信息,生成您的定制解决方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