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高铁作为“中国制造”的杰出代表,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截至2025年,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已达4.8万公里,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%以上,覆盖全国97%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,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、现代化水平最高、运营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络。从“四纵四横”到“八纵八横”的不断完善,中国高铁不仅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,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
在如火如荼的智能化浪潮中,智能化技术成为推动高铁建设飞跃发展的关键引擎。从施工效率提升到安全管控强化,形成了可复制的 “智慧建造” 范式。近期,国内高铁建设领域再传捷报:广湛高铁阳江至湛江北段铺轨施工圆满完成,金建铁路全线箱梁预制任务顺利收官。两大项目在推进过程中,均以智能化技术破解施工难题,其中机械指挥官凭借卓越的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,为广湛高铁、金建铁路两大高铁项目的施工设备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。
350 公里时速的 “智能铺轨” 实践
作为国家 “八纵八横” 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,广湛高铁肩负着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、北部湾城市群的重任,设计时速 350 公里,建成后将大幅缩短粤西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。其中,阳江至湛江北段正线长约 200 公里,铺轨长度达 399 公里,施工面临工期紧、交叉作业多、安全风险高等多重挑战。

为攻克难题,施工团队引入数智化管理方案:在阳江北站设立铺轨调度指挥中心,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流程监控;更在所有大型施工设备上安装机械指挥官系统,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与油料消耗数据。有效保障了现场每台设备运行状态、工作时长、燃油消耗数据的实时更新与精准呈现,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可视化、精细化、动态化的管理体系,大幅提升了项目的整体管控水平,切实实现了降本增效的核心目标,为工程高质量推进注入了强劲的数智动力。
“五型智慧梁场” 中的数字化核心
金建铁路作为 “黄山至金华” 铁路通道的关键段,桥隧比高达 86.98%,且穿越富春江、新安江、千岛湖等生态敏感区,建设难度极大。为平衡施工效率与环保安全,项目创新打造 “五型智慧梁场”,通过五大维度技术突破实现综合提升。

通过集约型、智能型、创新型、环保型、安全型五大维度技术突破,实现效率、质量、环保三重提升。集约型方面,采用项目自主研发的装配式制梁台座与存梁台座,通过可循环使用的钢支墩降低30%成本并缩短临建工期;树脂U型排水沟技术施工效率相比较传统砌筑工艺在时间上提高了3-4倍。立体式堆垛架和活动式托盘优化仓储空间,实现材料分类标识与高效流转。智能型领域,引入全自动智能钢筋加工设备,实现钢筋下料、弯制全程无人化,节省25%劳动力;电阻焊定位网设备替代传统焊接工艺,降低职业病风险并提高效率20%。机械指挥官系统、电子料仓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工具集成应用,实现设备运行、材料消耗的实时监控与智能化调度。
- 更新时间:2025/08/29
- 更新时间:2025/08/28
- 更新时间:2025/08/28
完善信息,生成您的定制解决方案